首页

最新视频 女王视频

时间:2025-05-26 02:08:17 作者:“新时代运动员保障工作成果展”亮相体博会 助力体育人才就业 浏览量:54613

  中新网8月14日电 题:报告:2022年全国主要电力企业完成投资12470亿元,同比增长15.6%

  中新财经记者陈康亮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14日在北京发布《中国电力建设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3》(下称报告)称,2022年,全国主要电力企业完成投资124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6%。全国电源工程建设投资7464亿元,同比增长27.2%。全国电网工程建设投资5006亿元,同比增长1.8%。

  报告显示,在2022年电源工程投资中,水电投资872亿元,同比下降25.7%(已投产的白鹤滩水电站,已完工的金沙江下游水电基地拉高了去年同期对比基数);火电投资895亿元,同比增长26.4%;核电投资785亿元,同比增长45.7%;风电投资2011亿元,同比下降22.3%;太阳能发电投资2865亿,同比增长幅度最大,增长232.7%。

  展望未来,报告表示,根据“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2025年,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6亿吨标准煤以上,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约30亿千瓦,能源储备体系持续完善,能源自主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

  从电源建设上看,火电建设将围绕统筹推进现役煤电机组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提升煤电清洁高效发展,推进存量煤电机组节煤降耗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持续推动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

  水电建设,将加快建设一批抽水蓄能项目,推进主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规划,建设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制定长江流域水电生态化开发方案,有序开发长江流域大中型水电项目。

  核电建设,在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核电项目建设。在胶东半岛有序发展核电,推动自主先进核电堆型规模化发展,拓展供热、海水淡化等综合利用;推动防城港、昌江、湛江等核电项目建设。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稳妥建设海上风电基地,大力推进分散式陆上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

  生物质发电方面,积极开发生物能源,有序发展生物质发电,推动向热电联产转型升级。

  在电网建设方面,将大力提升电网安全和智能化水平,优化电力生产和输送通道布局,完善电网主网架布局和结构,有序建设跨省跨区输电通道重点工程。(完) 【编辑:钱姣姣】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青海玛多牧民放牧时近距离偶遇猞猁

1995年,毕业于内蒙古蒙医中等专业学校蒙医专业的伊·赛尔格林和包宝全回到包宝全的家乡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前旗满族屯满族乡,他们组建了一个小家庭,还在当地特门嘎查建起一座乡村夫妻卫生室。“包宝全的愿望是扎根家乡守护村民健康,我当初是为爱奔赴同守村民健康。”

西藏自治区实现“应保尽保、应纳尽纳” 增强困难民众获得感

8月16日电 据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报道,当地时间8月15日,加拿大国防部表示,加政府允许乌克兰在俄罗斯境内使用加拿大向乌克兰提供的军事装备。

“砥砺奋进七十载 奋楫扬帆新征程——从南泥湾到兵团”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

借着聚拢的人气,肇兴趁势而为,在“饭养身,歌养心”的侗寨举办“村歌”大赛,让游客们的热情倍增。歌声承载着家乡的记忆,也记录着发展的轨迹,大事小事都在歌中被幸福传唱,老百姓的身边事成了最美的头条。

2024第十八届中国超级模特大赛总决赛在上海举行

引资结构也在优化。1月,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引资同比增长40.6%,其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引资同比增幅高达558.8%。中国商务部外资司负责人称,这表明随着中国持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外商在华投资也在不断转型升级。

“2024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将于12月在台北举行

四川大学教授熊林表示,“汉译名著”伴随了一代学人的整个精神成长历程。从学生时代开始结识“汉译名著”起,自己在求学、研究和教学过程中都深受“汉译名著”的助益。“汉译名著”出版至22辑1000种,堪称我国现代出版史上规模最大、最为重要的学术翻译工程。能够同作者的精神世界相遇和碰撞,是“汉译名著”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关资讯
中国国防部回应美方或将在日部署中导:正告日方不要引狼入室

7月12日,应急管理部在北京举行例行发布会,通报上半年全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形势,介绍近期防汛抗旱、抢险救援和救灾救助有关工作情况。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介绍,近日,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会同有关成员单位对2024年上半年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核定。上半年,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3238.1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失踪322人,紧急转移安置85.6万人次,倒塌房屋2.3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3172.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931.6亿元。上半年我国自然灾害形势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强降雨过程频繁且极端,主要江河洪水发生早、量级大,多地因强降雨引发山洪、城镇内涝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特别是6月份以来,广东、广西、福建、安徽、湖南等地重复受灾,灾情较重。二是西南、中南、华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散发,以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三是强对流天气高发,风雹灾害点多面广,北方以大风、冰雹为主,南方以短时强降雨、雷暴大风为主。四是南北方地区旱情交替发展,主要影响西南、西北、华北、黄淮等地,给局地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目前已基本缓解。五是年初中东部地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雨雪强度大、降水相态复杂,对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六是森林草原火灾总量处于低位,华北、东北、西南局地火险形势严峻。(记者 让宝奎 北京报道)

热门资讯